公安辅警即将迎来“法治春天”
——解读《甘肃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
不同的肩章,同样的担当;不同的工作,同样的信仰。辅警作为公安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民警并肩战斗,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治安巡逻的重要力量……5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甘肃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对辅警的职责、招聘、保障及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以提升辅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可谓公安辅警即将迎来“法治春天”。
权力和义务更加明确
“《条例》总体遵循‘从严管理、从实保障’原则,在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同时,也为他们依法履职提供了法律支撑。”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一处处长李月说,希望通过地方立法,以及后续省公安厅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能够促进公安队伍向更好的趋势发展。
《条例》明确了管理体制,明晰了警务辅助人员职责。文职警务辅助人员可以协助人民警察开展窗口服务、信息录入采集、接线查询、心理咨询、计算机维护等工作;勤务辅助人员可以在公安机关指挥或在人民警察的带领下协助开展巡逻值守、受处群众求助、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疏导交通、劝导违法行为、保护案(事)发现场秩序安全等工作。
《条例》还规定了警务辅助人员不得从事的工作事项范围,包括:办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案件调查取证、出具鉴定报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保管武器警械等工作。辅助人员应当在公安机关的指挥和人民警察带领下,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协助人民警察开展有关工作,不得单独执法或者以个人名义执法。
招聘准入门槛更规范
《条例》提出,警务辅助人员招聘应当面向社会,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统一招聘标准和程序。
在准入门槛方面,《条例》明确,禁止聘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所规定的不得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所属警种、单位和基层所队不得自行组织警务辅助人员招聘工作。
《条例》规定,公安烈士和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配偶、子女;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退役士兵、政法、公安类院校毕业生等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在警务辅助人员招聘中优先招聘。
“在《条例》起草制定阶段,我就开始关注这部与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的地方法规。《条例》的实施,将赋予我们合法身份,更让我们有了依法执勤的底气。”兰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治安防控检查大队辅警戴瑞说。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更清晰
薪资待遇、晋升渠道、职业保障等一直备受广大辅警群体关注。
在薪酬待遇方面,《条例》提出,警务辅助人员不仅享有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待遇,而且还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护理假等休息休假权利。警务辅助人员加班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安排补休或者支付相应报酬。
针对警务辅助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伤亡等情况,《条例》规定,警务辅助人员因工负伤、致残、死亡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享受有关待遇;因公死亡的,对其符合条件的法定赡养、抚养、扶养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子女,应当及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警务辅助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期间殉职的,其遗属参照因公牺牲人民警察遗属享受抚恤以及其他有关待遇;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依法评定为烈士,其遗属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待遇。
“终于有盼头了!”戴瑞兴奋地说,“《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面向优秀警务辅助人员定向招录人民警察。这对于我们辅警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省公安厅法制处副处长李健表示,《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推动我省警务辅助人员更加规范高效地协助公安民警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执法公信力。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在《条例》框架下,积极推进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确保《条例》有效实施。(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